饥饿的苏丹
这张世界著名的摄影作品名为《饥饿的苏丹》(英文名 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 ),是南非自由摄影师凯文·卡特于一九九三年拍摄于战乱饥荒笼罩的苏丹,并获得一九九四年普利策摄影奖。后此照片版权被出售至《纽约时报》,而其拍摄者凯文·卡特却在获得普利策奖四个月后自杀身亡。
普利策摄影奖
普利策摄影奖是普利策奖众多奖项门类下的一种,而普利策奖是表彰对美国国内在报纸、杂志、数字新闻、文学及音乐创作等领域成就的奖项。它于1917年根据美国富豪约瑟夫·普利策的遗嘱而成立,目前这个奖项由哥伦比亚大学负责管理。每一位获得普利策摄影奖的摄影师都会获得一份获奖证书和15,000美金的奖金,普利策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国际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苏丹
苏丹全称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红海沿岸,也是撒哈拉沙漠的最东端。
苏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苏丹在近代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侵略战争和内战,于1956年确立成立苏丹共和国。事实上,苏丹自1945年起,国内混战(苏丹和现在的南苏丹)就没有停息过,直到1972年,苏丹和南苏丹(于2011年从苏丹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国家)解放运动会谈举行,签署了《亚的斯亚贝巴协定》,结束了长达27年的内战。
1983年,时任苏丹总统尼迈里终止《亚的斯亚贝巴协定》,并颁布了一个新的名为“九月法令”的条令,试图取消南苏丹的自地位,这引起南苏丹人民的愤恨(苏丹为穆斯林为主体,而南苏丹则不然),至此爆发第二次内战。直至图片拍摄的1993年,这期间苏丹内部又发生了两次兵变,战乱不断,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饥荒。。。
凯文·卡特
凯文·卡特是一位南非著名自由摄影师,据悉,苏丹内战期间,有一位“联合国苏丹生命线行动”组的新闻官员为了将苏丹的情况公布于世并希望国际社会对苏丹进行资金援助,邀请凯文·卡特和另一位摄影师乘坐小型飞机前往苏丹南部进行实地拍摄,于是留下了这张在后来引起全世界轰动的照片。
轰动与自杀
1993年,凯文·卡特将照片的版权卖给了美国《纽约时报》,并被刊登在一份相当大的版面上,最终引起全世界对苏丹饥荒的强烈反响和对苏丹内战的关注。1994年,这张照片被评为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饥饿的苏丹》成名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那小女孩的命运,成千上万的人向《纽约时报》打电话,询问她的生死安危,但是《纽约时报》编辑们和凯文·卡特也不知道她的下落。当大众得知凯文卡特没有向她施以援助,就大加批评他没有善心,就连他的朋友们也加入批评者行列,认为他当时就应该放下摄影机去帮助小女孩,但他却眼睁睁看着事情发生。面对批评者步步逼迫,以及自己对小女孩的歉疚,使他身心受创。另外,他本人已经入不敷出,本接受一份出发到莫桑比克的任务,但一连串的意外令他不能完成任务。而且他的好友肯·奥斯特布鲁克在托可扎拍摄任务中被枪杀,彻底击溃了凯文·卡特,他表示,宁愿自己代替肯·奥斯特布鲁克挨子弹更好【维基百科】。
其实,有另外的一种说法,当时凯文卡特将身上的水和一点点干粮给了小女孩并赶走了秃鹰才离去,但已无从查证。可悲的是最后凯文卡特受不了众人的攻讦,孤独自杀。
圆圈世界
有些人听完一个故事总要反思些什么,是什么呢,是跟着当年的“潮流”对凯文·卡特无从查证的不见动衷进行道德的谴责?是如今站在整个事件的时光长河背后怒斥那些也许未知真相的人?亦或是一些其它的什么,恐怕总要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我们姑且不讨论什么是正义,事实上,苏格拉底给我们对正义的定义已经够用,但具体应用到眼前的事件上又当如何,恐怕没有定论。
有一个热词叫“道德制高点”,说是有人喜欢先把问题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然后肆意地指责那些似乎只是就事论事的人,抢占道德制高点就成了在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中制胜的法宝。罗翔老师也赞同过严于律人、宽于律己是人之本性,那我们是否应该思考同样的场景下,我们会做出怎样的判断,能否做的更好一些呢。
回到这件事情本身,斗胆猜测一下凯文·卡特选择自杀的直接动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众人对他的揣测、指责?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是他本身就对自己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以死明志?无从得知,舆论最终并不总是把结果偏向我们希望的那一侧,有人无奈,有人坚持,有人愤怒,最坏的情况是陷入一轮无休止的循环。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这种境遇,总是不了了之,苏格拉底在讨论正义时那股打破沙坑问到底的精神似乎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了发力点,最终都是伴随着妥协。正如凯文的女儿受访时曾说:“我觉得其实爸爸才是那个无力爬行的孩子,而整个世界就是那只秃鹰。”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指出,一个人爱正义,不仅因为它本身,也因为它的后果。知之甚少的我(们)又需要怎样强大的内心能够真正做到呢?
Comments | 1 条评论
博客作者 火星人
樱花狗子在此,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