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作为一个很少对动漫感兴趣的理工科男,《天行九歌》这部动漫着实勾起了我不少的兴趣,一方面制作方给出的画面质量确实过关,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这通过艺术来表现历史的作品风格,作品中引用了很多历史典故,每个人物角色也塑造的比较鲜明。近年来,“以史为骨,艺术为翼”展现形式的作品也逐渐增多,确实给观众留下了不少的印象,今天就从这部作品中拓展一下知识,聊一下我的感悟吧。

九歌

很多人其实对这部作品有很多疑问,毕竟中间引用的典故、人名、原型不在少数,那这部动漫的名字中的九歌到底指的是什么?我也是偶然间在一部国学经典《楚辞》中看到对这部分的简介,《九歌》其实并非九篇诗歌,而是楚辞代表人物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祀神的乐歌改编创作而成的十一篇作品,这是一组较为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分别对天、地、人进行了歌颂,其中赞天神的有《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主要表达的是对神的敬爱之情;赞地祇的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这四篇其实表达对爱情的赞美,表达了配偶间的倾慕、思念和等待之情。而赞人鬼的是《国殇》,主要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楚辞】

而《九歌》的作者屈原是楚国贵族,屈原存在的时期刚好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时期,也就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前50至100年左右,屈原亲眼见证了楚国的一步步没落,加之自己也在官场失意,所以留下了楚辞中大量的经典作品,不过尽管《九歌》创作于此时,也并非屈原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所作(可见其其他代表作如《离骚》、《天问》等)。

韩非子

《天行九歌》中的韩非是对原型韩非子的一个还原,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众所周知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战国七雄之一最弱小的韩国国君之子,师承荀子,事实上,韩非子虽然师出儒家,却与荀子主张不同,荀子主张人性非本恶,而善能胜恶,韩非子却主张人性本恶(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篇)。韩非子所处正是诸侯争霸的年代,局势动荡、战乱频繁。在与秦国的交战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衰。韩非子多次给韩王进谏,希望实行变法,增强国力,均未被采纳,韩非子便将自己的主张写了下来,最著名的几篇包括《说难》、《孤愤》、《五蠹》等。没想到,这几篇文章传到了嬴政那里,嬴政对韩非子的才华大加赞赏,希望能够见到韩非子一面。秦国攻韩期间,秦王嬴政给韩国王室施加压力,迫使其交出韩非为秦国效力,后韩非入秦,意欲行存韩之策,但终究这与秦大一统之势相悖,后被同门李斯及秦国上卿姚贾谋害。

关于韩非真正的死因,从《秦时明月》系列中可以看出,卫庄一直尽力寻找,唯一一次逼问李斯原因,李斯也是含糊其辞,说是惹怒秦王嬴政被刺死,其实这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但关于这点,《战国策》和《史记》的观点不尽相同,李斯只是阐述了这样一个过程,却未说明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所以我认为终究与李斯、姚贾脱不了干系,其一,韩非虽然口吃,但其文笔才华足以让李斯羡慕,如果韩非倒戈嬴政,不排除李斯因嫉妒而行暗害手段;其二,就是关于这个姚贾的身份,姚贾身出魏国,后辗转秦国收到嬴政赏识,秦兼并战争中,姚贾曾游说楚、燕、赵、魏四国,使四国抗秦联盟瓦解,虽然这为嬴政扫六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韩非的主张是国家尽量不要存在这样的人,韩非《五蠹》篇中采用了不少文笔批判纵横游士对国家的危害之大,我们知道,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那韩非的所谓法术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呢?说白了就是“帝王术”,为帝王量身定制的统御之术,这当然也包括如何管理像姚贾这样的人,所以这也造成了韩非和姚贾之间的利益冲突。

插曲:《天行九歌》中有一个桥段,盖聂问韩非:鬼谷传人也能成为九公子的朋友吗?后又说韩非《五蠹》一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两句历历在目,我认为是编剧为了填一个坑加进去的,因为韩非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论述五种政治毒虫对国家的危害,其中就包括师出鬼谷派的纵横家,韩非本应该是与纵横之士势同水火,但动漫中却将两人描绘成了好朋友,所以这算是小小解释了一下韩非与卫庄的关系吧。

嬴政与法家的关系

那么嬴政又是为什么这么赏识韩非?单单是因为看了几篇韩非的文章吗?这可能要从秦国的发家史开始说起,秦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后因善于养马被周天子册封在秦(最开始是今甘肃省境内),可以看出,秦是由牧民变成农民,牧区变邦国的。春秋时期,秦国虽俨然已成春秋五大国之一,但其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却是仅比当时的越国好一点,但是越国在勾践之期崛起非常迅速,虽说勾践死后直到越被灭国,越的发展都停滞了,但这都是后话了。几个国家的崛起和辉煌无疑也刺激了秦发展自己的决心。彼时的秦国不仅文化落后而且政治混乱,但秦孝公的一状“求贤令”为秦国带来了商鞅,商鞅变法不仅为秦国带来了强盛的国力,也填补了当时秦国文化的空白(当时的诸子百家,儒家在鲁地,墨家生于宋,道家生于楚,唯独秦国一片空白),而我们知道,商鞅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里我想引用一下易中天老师在《秦并天下》中关于各家的追求和信仰的描述:“儒家、墨家、道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和复古主义者。道家向往太古,墨家向往禹世,儒家向往东周。法家却是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他们的主张,是面对现实,规划未来。因此,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法家讲霸道,秦国要图强,自然一拍即合。

这样看来,似乎不难理解嬴政对韩非的赏识了,这也算是嬴政追求法之天下的原因之一吧。

儒之教化

关于儒家的学说,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是不断发展的,但万变却也不离其宗,因为他们三人对人性其实是不太愿意谈及的,孔子直接不谈,孟子被动谈人性,也尽量只谈善而不说恶,荀子进一步发展之后认为人性分为先天的恶和后天的善,说白了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是恶,而社会属性是善,至此,事实上的儒家主张还都是仁义道德。只有到了韩非这一脉,才摇身一变,成了法家,因为韩非在荀子的基础上多走了一步,认为人性本恶。当然根据这个发展,原本的儒家主张的德治已经彻底进化成了法治,这也是韩非主张“乱世重典”的原因之一。

那韩非既然认为儒已经不行,嬴政又如此信崇韩非的法术,又当如何对待“儒”呢,我们能想到的首先就是焚书坑儒,事实上,“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其中所谓的坑儒也并不是坑杀儒家人士,更不是什么意见领袖,反倒无妨说是一群江湖骗子,因为当时嬴政询问李斯的意见,李斯认为:“政令不行,议论纷纷,全是因为思想不统一,学术太自由,民间思想的影响大于官方号令。因此,唯有禁绝私学,才能正本本清源。”当然,李斯和嬴政因为这件事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这些也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重点是为什么嬴政如此尊崇法家思想,却还需要“儒之教化”,所谓“儒之教化”,是用原先儒家尊崇的德治之法吗?或许吧,这句话并没有并没有典籍实实在在的出处,但从嬴政在拉拢韩非时可以窥探一二:先生师出儒家,又创立法术,容两家之大成。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嬴政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实现武统之后需要面临的麻烦事。从秦二世独断专横,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也可见一斑。嬴政本人有雄才大略,他也明白自己要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王朝之后所需要的是什么,武力征讨可以夺取政权,但在政权建立之后,却需要其他的思路来维系社会正常运转。嬴政意识到,儒法两家的治国理念虽然针锋相对,但儒家也有擅长的地方,儒家重视伦理教化,能凝聚人心道德,为天下所归往。而且,儒家具有理想和道德,从道不从君,主张对君权进行一定的限制,而法家抛弃道德,以维护君主为依归[1]。其实从后来可以看出,嬴政在实现大一统后,也融合了其他诸如阴阳家和墨家的思想来教化民众,所以这里我认为并不单单只使用儒家思想来达到教化的目的,而是结合一切可结合的思想来实现德治。

而且,我的个人观点就是,在动漫中,对嬴政这一角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因为不管怎么说,“秦王暴政”的说法都历历在目,不管是嬴政还是秦二世,似乎都对法家思想更为信崇,秦朝实现大一统后,积压的民怨不减反增,也证明了嬴政的食言,又或者说,这只是嬴政心里所设想的,却未真正完全付诸实施。但无论如何,嬴政的这个设想都为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甚至工业社会至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1] 潘传表,儒法的对立与合流:秦汉之际治国策略的演变.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44.

该文章内容由作者“樱花狗子”提供,并非商业用途,转载请申明 私自转载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lionの金库